近日,由哈密市科學技術協會、哈密市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中心聯合主辦,哈密市智能協會承辦,伊州區西山鄉中心小學協辦的全國科普月服務活動,在伊州區西山鄉小學開展。

活動伊始,針對農村地區師生應對自然災害的實際需求,市科協特邀專業人員開展“地震應急避險”科普講座。講座中,講師結合生動案例,詳細講解地震形成原理、不同場景下的應急避險技巧(如教室、家庭等場所的躲避方法)、自救互救流程及應急物資準備要點,通過互動提問環節強化師生記憶,切實提升了師生應對地震災害的防范意識與實操能力。

主辦方邀請專業科普團隊帶來多元化科技展演,涵蓋E Bot 機器人、小白機器人的智能互動展示,機器狗的靈活動作演示;TT 無人機編隊在空中呈現精準隊形變換,四軸飛行器、電動飛艇展示不同航空器的飛行原理,機甲大師 S1 及 EP 展現智能裝備的操控性能,電動撲翼機(蝴蝶)模擬生物飛行姿態,機器人走鋼絲表演則展現了機械控制的精準度。展演過程中,科技工作者同步進行原理講解,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拆解復雜科技知識,將抽象的科學原理轉化為直觀的視覺體驗,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科技的神奇與魅力。

科技工作者現場指導學生動手制作 CY909A 電動飛機 - 殲 70 戰斗機模型,從航模的基本原理、結構組成(如機身、機翼、動力系統等)入手,逐步講解制作步驟與注意事項,并在制作過程中巡回指導,及時解答學生疑問。學生們積極參與、分工協作,在親手制作模型的過程中,不僅掌握了航模相關的科學知識,更提升了動手實踐能力與團隊協作意識。
此次科普活動的開展,有效填補了農村校園科普資源的空白,通過“講座 + 展演 + 實踐”的多元化形式,將科學知識送到師生身邊。活動期間,學生們熱情高漲,積極參與各項環節,師生反饋良好。下一步,哈密市科協將繼續依托科普大篷車等載體,持續推進科普資源下沉農村校園,開展更多貼近農村師生需求的科普活動,為提升農村地區科學普及水平、助力鄉村教育振興貢獻力量。
責任編輯:艾孜買提·艾爾肯
哈密市科學技術協會 供稿